close

  
  7月5日,資興市興寧鎮,在遠征軍老兵鄭子煊的家中,女兒捧著他生前的照片。圖/瀟湘晨報實習生張迪
  紅網郴州7月7日訊(滾動新聞記者 朱遠祥 何瀅)白襯衣、黑領帶、藍色西服,遺像里的鄭子煊老人如同平常一樣,將銀髮梳得很整齊。7月3日,這位95周歲的抗戰老兵走完自己的傳奇一生。
  “向抗戰英雄致敬!”6日上午,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何孝剛讀到悼詞的結尾處時,眼圈通紅。靈堂設在資興市興寧鎮一條狹長的老巷,眾多鄉親和志願者前來悼念。
  遺囑,臨終前,女兒幫他戴上印有新一軍軍徽的帽子,併在胸前繫上兩枚抗戰紀念徽章。
  鄭老的女兒說,老人是帶著笑容離開的。
  參與過仁安羌戰役,救出英軍7000人
  1938年,19歲的鄭子煊應徵入伍,成為一名稅警兵,之後編入財政部鹽務總局緝私總隊,駐扎在長沙岳麓山下。此後,部隊輾轉湘西、貴陽。1941年,鄭子煊所在的稅警總團改編為新38師,隸屬於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,師長為孫立人。1942年,作為遠征軍的重要力量,38師赴緬甸抗擊日軍。當時,113團五連的鄭子煊已擔任副排長等職。1943年,作為留守部隊一員的鄭子煊被安排到印度丁江學習森林戰術。很快,他學到的叢林戰法派上了用場。在緬甸的林海,他所在的部隊與日軍一支王牌師團展開搏鬥。
  2013年接受瀟湘晨報記者採訪時,鄭子煊提起過緬甸野人山的螞蟥。當時,他和戰友們與日軍周旋在山高林密的野人山。
  “你就是把靴子扎得再緊,螞蟥也能鑽進去。”鄭老生前回憶,密林里除了螞蟥,毒蚊子咬人也特別厲害。很多士兵沒有被敵人打垮,卻死於吸血的螞蟥和毒蚊子。叢林作戰,有時乾糧補給也是個大問題,“好多人是活活餓死的。”鄭老回憶。
  在密支那戰役、於班戰役中,鄭子煊所在部隊與日軍18師團交戰,最終打敗了這支被稱為“叢林惡魔”、“森林之王”的日軍王牌部隊。
  1942年4月,鄭子煊所在的38師在孫立人率領下,在仁安羌大敗日軍,救出被圍困英軍7000人。“當時日軍是我們10倍。”鄭子煊曾回憶,當時部隊里的所有官兵,包括伙夫、文書在內,三人一組,在敵軍陣地周圍放火,漫山火光迷惑了日軍判斷,令其亂了陣腳。
  鄭子煊參與的一次突襲中,日軍中將田中新一被趕得連官印都來不及拿。“我們進攻時,他還沒穿衣服,還在睡覺。”鄭老在電視採訪中回憶當年那一幕時,爽朗地笑了。
  受傷後,他被美軍飛機送往印度救治
  1944年,在緬甸於班戰役中,鄭子煊被炮彈擊中。“敵人飛過來的炮彈根本看不見,彈片扎進我腿里。”鄭子煊回憶,後來他醒來才知道,是一位四川籍戰友背著他,冒著槍林彈雨跑向運送傷兵的飛機場。當時,美國軍隊的一架飛機將他送往印度的後方醫院治療。半年後,傷愈的他重回戰鬥一線。
  “我是撿回了一條命,可以享福,他們呢?”2013年接受瀟湘晨報採訪時,鄭老憶起戰友,神情悲慟。
  鄭老看抗戰電視劇時,對劇中的戰爭場景常不屑一顧,“電視裡面打戰都是一堆,我們打戰都是分散的,一個三角形。”
  鄭老回憶,戰場上塵土飛揚,“有時整張臉只能看到一對眼珠子”。他還講述過這樣一個場景:在死人堆里,有的屍體起了蛆,有的骨頭露了出來,戰場還在冒煙,大家在一起吼“中國不會亡”,“吼得嗓子都啞了。”
  廣州受降,作戰英勇的他是排頭兵
  1945年,鄭子煊隨部隊從緬甸凱旋迴國。沒出發幾天,日本無條件投降信息傳來,新一軍奉命到廣州接受日軍投降。走進城時,因為作戰英勇、身材高大,鄭子煊被選為排頭兵入城受降。
  “老人告訴我,這是他一生中最榮耀的時候。”志願者何孝剛說。
  抗戰勝利後,鄭子煊隨部隊從香港來到東北,駐扎長春。1948年,鄭子煊所在部隊向解放軍投誠。1951年,經組織批准,鄭子煊帶著漂亮的東北妻子和3歲的大女兒,回到闊別多年的資興老家。
  3000元補助的存摺至今保存
  回到老家後,鄭子煊成為當地建築廠的泥工,後來又做過木工和磚工,憑著嫻熟的手藝,成為一名建築師傅。
  “文革”時期,鄭子煊把所有的從軍證件、榮譽勛章全部放在竈火里燒掉了。
  改革開放後,隨著女兒們陸續長大成人,鄭子煊和妻子過上平穩安逸的晚年生活。
  “國軍”的經歷一直是鄭老心中的結。“他最在乎的,就是大家對他抗戰經歷的認同。”何孝剛介紹,2012年6月,一位東北志願者送給老人一頂繡有新一軍軍徽的帽子。一見到軍徽,老人馬上站立敬禮。
  2010年9月,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,中央財政撥出專款,向全國12.3萬在鄉抗日老戰士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金,每人3000元。資興市官方和民間互動,最後給10名“國軍”老兵也發放了每人3000元的補助。
  “這3000塊錢,他到死都不捨得花。”在日前的採訪中,鄭老的妻子王玉華介紹,3000元補助的存摺至今仍由女兒保存,“他覺得這是對他的認可。”
  家世
  嚴厲的父親與九朵金花
  鄭子煊與老伴本來生有11個子女,一個兒子、一個女兒出生不久後夭折。夫妻倆的工資養育9個孩子,常常捉襟見肘。王玉華不得不向親朋好友借錢過日子。“他好面子,不肯求人。不過錢他還是會還的。”
  上世紀九十年代流行交際舞,七女兒鄭志紅喜歡跳舞,卻遭遇父親的嚴厲“管制”。“有一天晚上,他一手拿棍子,一手拿電筒,到舞廳里來找我,嚇得我從後門跑了。”鄭志紅回憶。
  八女兒鄭志輝對父親的嚴厲甚至“有點恨意”。但長大成家後,“父親在我心裡的形象進行了重組。”她把父親重新描述成“堅韌不拔的男人、慈愛的父親”。
  前些年,女兒和女婿為兩位老人在縣城買了房子,兩老晚年過得寧靜而舒適。偶爾,鄭老也會跟女兒們、外孫們談起當年抗戰的事。“他說他只打日本鬼子,沒打過中國人。”大女兒鄭桂春說,在她心中,父親是個英雄,“至少他打仗不怕死!”
  數據
  湖南健在老兵千餘人,長沙和郴州最多
  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全國健在的抗戰老兵,總數在2萬名左右,平均年齡超過90歲。2013年度,湖南全省發現並核實的健在抗戰老兵約1038人。其中,長沙和郴州最多,各有206人、148人;湘西和張家界位居末兩位,分別有30人、13人。上年度共有87位老兵過世(數據由湖南老兵之家提供)。老兵鄭子煊所在的郴州資興市,從2010年至今,共發現並核實抗戰老兵27人,去世12人,15人健在(數據由資興志願者何孝剛提供)。  (原標題:七七抗戰紀念前夕 送別遠征軍老兵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v78tvreb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